走进西柏坡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西柏坡

从西柏坡出发:一堂行走的红色思政课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4-29 13:59:17 浏览量:

在河北平山县的青山环抱中,西柏坡静静地矗立着,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起点,更是一本鲜活的党史教科书。今天,当我们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历史不再只是书页上的文字,而是一堂沉浸式的“行走思政课”——在这里,每一处旧址都是课堂,每一段故事都是教材,每一次瞻仰都是精神的洗礼。


西柏坡培训基地


行走的课堂: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西柏坡,思政课从教室搬到了革命旧址。学员们走进毛泽东旧居,看到土炕上摆放的煤油灯,仿佛能听到深夜伏案工作的沙沙书写声;站在中央军委作战室,墙上悬挂的作战地图仍清晰标注着三大战役的进军路线,让人不禁遥想当年“一不发枪,二不发粮,只靠电报指挥千军万马”的传奇。

这种“实景教学”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一位大学生在参观后感慨:“课本上说‘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大炮’,直到站在西柏坡的院落里,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互动的教学:对话历史的智慧

这堂思政课不仅是“看”,更是“思”。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学员们围坐讨论:“为什么毛主席要在此提出‘两个务必’?”“今天的党员干部如何答好新时代的‘赶考’卷?”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形式,抽象的理论化作具体的思考。

研学活动中,青年们尝试用扁担挑水、推独轮车运送“支前物资”,在汗水中体会“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的军民鱼水情。一位年轻党员说:“扛一次扁担,比读十遍文件更能理解什么是‘人民至上’。”


现实的启迪:校准人生的坐标

西柏坡的思政课最终要回答现实之问。在“赶考路”主题展区,今昔对比令人震撼:当年党中央带着“决不当李自成”的警醒进京,如今高铁穿山越岭直达西柏坡;过去指挥靠电报马匹,现在“数字西柏坡”实现云端红色教育。这种时空对话引发深思:物质条件天翻地覆,“两个务必”的考题是否依然存在?

许多学员在留言簿上写道:“优越的生活容易让人忘记来时的路,西柏坡提醒我们永远保持‘考生’姿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的‘考场’在乡村振兴一线,在科技攻关现场。”


结语:永远在路上的思政课

离开西柏坡时,学员们带走的不仅是照片和笔记,更是一颗被信仰点燃的心。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没有下课铃——它延续在乡村振兴的田埂上,回荡在实验室的仪器声中,体现在每个党员“不忘初心”的承诺里。

从西柏坡出发,红色基因在脚步中传承。当我们把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真理的味道更加甘甜,信仰的力量更加澎湃。这或许正是西柏坡留给今天最珍贵的教育启示:最好的学习,是让身体和心灵同时走在信仰的路上。


从西柏坡出发:一堂行走的红色思政课-走进西柏坡-西柏坡培训基地【官网】_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_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培训学院-西柏坡培训基地【官网】_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_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培训学院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