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西柏坡,太行山麓绿浪翻涌。参加西柏坡培训学院组织的"新时代思政骨干教师研修班",站在中共中央旧址的土坯墙院落前,1949年春天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仿佛就在昨日。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在"西柏坡红色培训"的课堂上,触摸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脉动。
一、红色课堂里的思政密码 "思政教育要像西柏坡的春风,既唤醒群山又催生希望"在西柏坡培训学院的专题研讨会上,这句朴素的比喻道出了思政教育的真谛。当我们集体踏上中央军委作战室的土砖地面,看着墙上斑驳的军用地图,讲解员讲述电报室里发出的408封作战电报时,历史课本上的三大战役骤然鲜活。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抽象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温度。
在专题教学环节,"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穿越时空而来。授课专家以多媒体方式重构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历史场景,当投影幕布上浮现出七届二中全会会场的复原影像时,前排的老教授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是西柏坡红色培训的独特魅力。
二、正定往事中的初心印记 当我们驱车来到三十公里外的正定古城,习近平同志当年骑自行车下乡调研的故事让很多学员红了眼眶。1983年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刚上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蹬着"二八"自行车,在滹沱河畔的乡间土路上颠簸。塔元庄村的老支书至今记得,习书记坐在农家炕头拉家常时,总要把笔记本垫在膝盖上记录。
在正定县文史档案馆,泛黄的《人才九条》手稿静静陈列。当年这份在全国引起震动的改革文件,字里行间跳动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子之心。培训班的青年教师小张在展柜前驻足良久:"原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三十多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三、赶考路上的使命传承 结业仪式上,全体学员在西柏坡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山风掠过松林,1949年3月23日那个清晨,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时"进京赶考"的豪迈宣言似乎仍在回响。来自南方某高校的马老师感慨:"这次培训让我明白,思政课不仅要讲透理论,更要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和精神的重量。"
返程大巴启动时,暮色中的西柏坡亮起点点灯火。这座见证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精神高地。当我们把西柏坡红色培训的收获化作育人实践,便是在续写"赶考"路上的新时代答卷——用有温度的思政课,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
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每一粒尘埃都镌刻着初心,每一阵山风都传递着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做西柏坡精神的传承者,更要当好红色基因的翻译官,让爱国主义精神的火炬在青年心中永远燃烧。
西柏坡培训学院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