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热浪席卷华北大地,但重庆交通大学一行数十人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奔赴西柏坡培训学院,在骄阳似火中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西柏坡红色教育之旅,用赤诚之心触摸革命历史的温度,在炽热的红色土地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抵达西柏坡培训学院时,38℃的高温炙烤着大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学院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标语在烈日下愈发醒目,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开班仪式上,学院老师以 “赶考路上的精神密码” 为题,系统解读了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内涵。当讲到 “两个务必” 诞生的历史背景时,台下学员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聆听的专注 —— 这份专注,恰似当年革命先辈在油灯下谋划战局时的执着。
培训中,现场教学:西柏坡 - 雄安 - 正定的路线串联起历史与未来,让红色教育有了更立体的维度。首站西柏坡纪念馆内,讲解员指着三大战役的作战地图,讲述着毛泽东同志在土坯房里指挥千军万马的故事。馆外热浪滚滚,馆内学员们的心情却因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激荡。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大家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在闷热的空气中回荡,与六十多年前 “进京赶考” 的铿锵誓言遥相呼应。有学员感慨:“先辈们在寒冬腊月里穿着单衣指挥作战,如今我们在空调房里学习都觉得燥热,这种对比更让人体会到‘艰苦奋斗’四个字的分量。”
离开西柏坡,队伍前往雄安新区。站在启动区的规划图前,昔日的农田已变身现代化新城的雏形。讲解员介绍,雄安建设者们传承西柏坡精神,在高温酷暑中坚守岗位,创造了 “雄安速度”。学员们顶着正午的烈日参观建设现场,汗水浸透了衣背,却在看到工人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时深受触动:“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新中国,新时代建设者用汗水浇灌未来,这正是红色基因的延续。”
最后一站正定,在这里大家了解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 “骑自行车下乡”“睡办公室” 的故事。闷热的午后,大家在县政府门前听微课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仿佛能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扎根基层的赤诚。有学员说:“38℃的高温让我们体会到身体的疲惫,但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展现的坚定信仰,却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为期五天的培训在汗水与感动中落幕。重庆交通大学的学员们带着晒黑的皮肤和滚烫的初心返程,行囊里装满的不仅是培训手册,更是西柏坡红色教育赋予的精神财富。正如一位学员在总结中所写:“烈日炎炎下,我们读懂了革命先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红色沃土上,我们明白了‘传承红色基因’不是一句口号。从西柏坡到雄安再到正定,变的是时代坐标,不变的是奋斗精神。这份在高温中淬炼出的感悟,终将化为推动工作的奋进力量。”
西柏坡培训学院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