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的号角从西柏坡吹响,不仅标志着革命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更昭示着一个政党迈向执政新阶段时对纪律的深刻觉醒。七届二中全会上那朴素会场中的铮铮誓言——“两个务必”与“六条规定”,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执政考验的清醒回应,是“治党必先治纪”的庄重宣言。
历史回响:规矩意识是西柏坡精神的内核
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执政,纪律建设被提升到关乎存亡的高度。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论断,成为全党共识。为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中央密集出台《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件,确立了严格请示报告制度。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前瞻性地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为此,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具体而微的规矩,为全党立下铁律,筑牢了制度执行的思想根基,彰显了“治党必先治纪”的深刻逻辑。
当代转化:西柏坡干部培训的纪律熔炉
今日的西柏坡培训学院,正是传承这一宝贵历史经验的熔炉。学院深挖西柏坡时期纪律建设这一核心资源,将历史“规矩”转化为鲜活的当代教材,使学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纪律的磅礴伟力与规矩意识的不可或缺。
历史场景唤醒敬畏: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学员们置身于简朴庄重的会场,聆听“两个务必”与“六条规定”诞生的历史回响。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感受在极端条件下依靠严明纪律高效运转的制胜密码。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员深刻理解纪律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
案例教学明辨边界: 培训剖析正反典型,既讲述老一辈革命家严守规矩的感人故事,也深入探讨历史上因纪律松弛导致的深刻教训。学员们通过激烈研讨,在思想碰撞中明晰纪律红线,强化对规矩的敬畏感与执行力。
对照反思深化内化: 引导学员对照西柏坡时期的严明纪律,反思自身在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风险。这种自我剖析,将外在的纪律要求内化为坚定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使规矩意识真正融入血脉。
实践指向:规矩意识赋能制度执行
西柏坡干部培训的终极价值,在于将历史启迪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通过培训,学员们深刻体悟到:制度的力量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规矩意识。西柏坡时期以“六条规定”为代表的纪律建设,其生命力恰恰在于全党上下对规矩的普遍敬畏与不折不扣的遵循。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环境与严峻挑战,制度执行同样需要这种融入骨髓的规矩意识作为保障。学员们在培训后,将更加自觉地以规矩意识校准行为,成为制度执行的坚定维护者和有力推动者,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西柏坡培训学院将历史深意注入当代使命,使每一次西柏坡干部培训都成为规矩意识的淬火之旅。当每一位学员将“治党必先治纪”的深刻逻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矩便成为制度执行的灵魂支柱。西柏坡精神中的纪律之光,终将化作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磅礴伟力,在制度基石上托举起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