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麓松柏苍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近日,大连高校工程学院骨干教师与青年学子代表奔赴革命圣地,在西柏坡培训学院开启了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生态使命的深度研学之旅。此次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以“传承赶考精神,赋能生态治理”为核心,将厚重的革命历史与鲜活的现代实践——白洋淀生态治理紧密结合,为培养新时代“红色工程师”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踏入西柏坡培训学院,时空仿佛回溯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中共中央旧址,简陋的土屋、斑驳的地图、朴素的陈设,无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物资极度匮乏、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以超凡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学员们深刻体悟“两个务必”的深邃内涵——正是这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支撑党中央在狭小的西柏坡指挥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的课堂让师生们深切认识到,卓越的成就往往诞生于对初心的坚守与对困难的征服,这为理解当代重大生态工程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坐标。
培训的实践课堂延伸至“华北明珠”白洋淀。师生们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启动区、深入走访淀中村、观摩先进的生态清淤与湿地修复工程。当了解到白洋淀如何从一度面临“干淀”“污染”危机,通过系统性、科学性治理重现“苇海荷塘、鸟类天堂”的生机时,学员们无不震撼。讲解员特别指出,白洋淀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堪比一场新时代的生态领域“大决战”。这恰恰需要传承西柏坡时期那种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战略定力与科学决策精神。西柏坡培训学院精心设计的现场教学,让书本上的治水理论变得立体可感,使师生们直观理解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伟力。
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的专题研讨环节,历史智慧与现代工程思维激烈碰撞。师生们围绕“西柏坡精神与当代生态治理工程师的使命”展开深度对话:
从“两个务必”到治水匠心: 西柏坡时期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追求胜利的极致专注,启示工程师在治水技术研发、项目管理中必须摒弃浮躁,精益求精。正如一位水利工程专业教授所言:“白洋淀治理中应用的‘精确清淤’‘智慧监测’技术,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如‘钉钉子’般的钻研与坚守,这正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从“战略思维”到“系统治理”: 党中央在西柏坡以全局视野谋划战争胜利,启迪治水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师生们结合白洋淀治理案例,深入探讨如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将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这要求未来的工程师必须具备跨学科视野和统筹协调能力。
从“依靠人民”到“造福人民”: 西柏坡的胜利根基在于人民,白洋淀治理的核心目标亦是还淀于民、泽被百姓。学员们深刻认识到,重大水利生态工程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科技成果真正惠及流域群众。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小李深受触动:“看到淀区百姓因环境改善而绽放的笑脸,我明白了工程师肩头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此次西柏坡培训学院之行,不仅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红色洗礼,更是一堂深刻的专业实践课。大连高校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带着满满的思考与坚定的信念踏上归程。他们将把西柏坡的“赶考”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将白洋淀治理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智慧与力量。未来,这支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工程师生力军,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精湛的技术,投身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洪流,在守护江河安澜、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时代“治水答卷”!碧水长流,映照的是永不褪色的赤子丹心!
西柏坡培训学院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