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下,滹沱河水奔流不息。七十余年前,西柏坡的土屋里灯火通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更在此孕育了影响深远的“两个务必”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今日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深刻警示与殷切期望。
西柏坡时期,是党即将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一预见,在不久后的刘青山、张子善案件中便得到了残酷印证。作为曾经的革命功臣,二人却在掌握权力后迅速腐化堕落,贪污挥霍国家财产,最终被处以极刑。此案如惊雷炸响,向全党昭示:权力失去监督与敬畏,必生腐败;理想信念稍有动摇,便可能坠入深渊。 西柏坡时期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严格要求,正是基于对历史周期律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它警醒我们:守住底线,方能行稳致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西柏坡更是锤炼党性的精神富矿与生动课堂。依托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西柏坡党性教育形成了独特而强大的体系。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作为核心阵地,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直击心灵的课程:
沉浸式历史课堂: 在中共中央旧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学员们能身临其境感受“进京赶考”前的凝重氛围,体会“两个务必”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与紧迫性。
深度案例剖析: 结合刘青山、张子善案等历史镜鉴以及新时代查处的重大腐败案例,深入剖析其思想根源、蜕变轨迹和巨大危害,让“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戒律入脑入心。
互动研讨与反思: 围绕“如何在新时代传承西柏坡精神”、“如何抵御诱惑、永葆清廉本色”等主题开展激烈讨论,引导学员对照历史、反躬自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这一系列富有西柏坡特色的教育内容,正是干部培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铸魂”环节。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洗礼和信仰的淬炼。通过直面历史的教训,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党性修养绝非空洞口号,而是在权力、利益、诱惑面前一次次具体而微的选择与坚守。
西柏坡的考卷,其意义历久弥新。它启示我们,强大的担当精神必须以坚定的底线意识为基石。 底线失守,任何担当都将失去正确方向,甚至走向反面。刘青山、张子善的悲剧,正是底线崩塌后担当异化的血泪证明。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挑战更复杂,“糖衣炮弹”的包装更精致。唯有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以“两个务必”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依托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这一神圣殿堂开展的西柏坡党性教育,是面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深刻警示与精神补钙的关键平台。每一次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的驻足沉思,每一次对历史镜鉴的剖析反思,都在无声地加固着信仰的堤坝。它提醒每一位肩负使命的干部:崇高的担当,必始于对底线的敬畏与恪守。
西柏坡的灯火,穿透历史烟云,依然照亮着共产党人的前行之路。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案为鉴,可警言行。让我们将西柏坡的深刻警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干部培训的熔炉中不断锤炼党性,以如磐的信念守护底线,以无畏的担当勇毅前行,方能不负历史、不负人民,在新时代的“赶考”征程中,交出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答卷。
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