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柏坡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西柏坡

解码西柏坡精神:红色传承干部学院党性教育探索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03 09:26:31 浏览量:

图片6-1.jpg

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群山环抱间的西柏坡,宛如镶嵌在党史长卷中的璀璨明珠。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 “进京赶考” 的起点、“两个务必” 精神的诞生地,更是承载着无数革命记忆与精神财富的红色圣地。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学院依托这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深度挖掘西柏坡历史内涵,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党性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其中,西柏坡军委作战室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同时西柏坡的其他红色印记也共同构成了党性教育的立体课堂。

西柏坡,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的到来而被载入史册。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于此,小小的村庄一时间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放眼望去,低矮的土坯房错落有致,蜿蜒的乡间小道纵横交错,简朴的环境中却涌动着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成为党性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西柏坡军委作战室,看似只是几间普通的土坯房,面积狭小,屋内陈设简陋,仅有一些简单的办公桌椅。然而,就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 在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最大规模的解放战争。在 1948 年 5 月至 1949 年 3 月这段关键时期,中央军委作战室从陕北和晋西北转移至此,在这里组织指挥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 24 次重大战役,共发出 190 多封电报,决胜千里之外,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西柏坡党性教育中,军委作战室旧址成为生动的课堂。学院通过开展微课堂 ——《最小的指挥所为什么能指挥最大的解放战争》,引导学员深入思考这段历史背后的精神内涵与力量源泉。周恩来曾幽默地说:“我们这个司令部一不发枪,二不发人,就是天天发电报。” 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 高效精准的战略指挥与决策。在简陋的条件下,军委作战室的参谋人员凭借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将敌我两军的编制、序列、兵力部署、战场态势掌握得一清二楚,为党中央和军委首长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这种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正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应传承和发扬的优良品质。

而在西柏坡,中共中央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更是具有深远意义。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了 “两个务必”,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一重要论述,犹如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在胜利面前不骄傲自满,始终坚守初心。学院将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组织学员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 “两个务必” 的时代价值,让学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增强忧患意识,锤炼过硬作风。

此外,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群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同样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这些旧居内,简单的床铺、陈旧的书桌,无不彰显着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学员们走进旧居,仿佛能看到他们伏案工作、彻夜长谈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沉浸式的教育,让党性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化作了可触可感的精神力量。

从军委作战室的战略指挥,到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指引,再到老一辈革命家旧居的生活写照,西柏坡的每一处红色印记都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学院将这些资源有机整合,通过现场教学、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让学员们在历史的触摸与感悟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新时代的 “赶考” 路上,党员干部应将从西柏坡学到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学院王老师

解码西柏坡精神:红色传承干部学院党性教育探索-走进西柏坡-西柏坡培训基地【官网】_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_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培训学院-西柏坡培训基地【官网】_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_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培训学院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