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滹沱河畔。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圣地,以其“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辉煌篇章和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持续滋养和激励着后人。今天,当我们步入西柏坡培训基地,参加西柏坡培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不仅是为了寻根溯源、砥砺初心,更是为了深刻领悟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乘势而上”的时代要求,在承前启后的历史关键期,凝聚起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西柏坡: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召唤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出发地。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更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政治清醒。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学员们通过沉浸式的现场教学、情景体验和理论研讨,触摸历史脉搏,感受革命先辈们在重大胜利面前不骄不躁、在复杂形势面前沉着应对、在艰巨任务面前敢于斗争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定力。这种精神财富,与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乘势而上”内在贯通。“乘势而上”,同样要求我们在取得历史性成就、面临历史性机遇时,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夺取新的胜利。西柏坡精神,正是我们理解“乘势”之基、把准“而上”之向的宝贵思想资源。
二、“乘势而上”:洞察大势与掌握主动的时代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建议》稿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这深刻揭示了“乘势而上”在当下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
“乘势”,体现的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它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态势。这需要我们具备洞察“世界大潮、时代大势”的能力,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从而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方向。西柏坡时期,党中央正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精准判断,才抓住了战略决战的时机,实现了历史转折。今天的干部教育培训,尤其需要培养这种观大势、谋全局的战略思维。
“而上”,彰显的是披坚执锐、攻坚克难的历史主动。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乘势”并非坐等其成,而是要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乘势而上”与“攻坚克难”紧密相连,指明了前进道路并非坦途,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敢于触及利益固化的藩篱,在破解发展难题、应对风险挑战中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这与西柏坡精神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魄一脉相承。

三、赋能未来:干部培训淬炼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西柏坡培训基地,作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使命就在于将厚重的历史资源与鲜活的时代要求相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通过西柏坡培训,一是要强化“赶考”意识。引导干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答好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考卷。二是要提升“乘势”能力。帮助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三是要激发“而上”锐气。用西柏坡时期那种不畏强敌、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激励干部,在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拦路虎”“硬骨头”时,能够挺起脊梁、冲锋在前,真正做到“迎难而上”,展现历史担当。
结语
站在西柏坡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回望来路,心潮澎湃;展望前程,豪情满怀。西柏坡精神与“乘势而上”的时代要求,共同构成了我们前行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通过深入有效的西柏坡干部培训,广大党员干部必能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增强“乘势”的洞察与智慧,鼓足“而上”的勇气与干劲,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