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柏坡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西柏坡

西柏坡红色教育:作风建设从初心到恒心的淬炼之路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08 09:12:18 浏览量:

西柏坡培训基地

在西柏坡培训基地那方朴素的院落里,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条凳前,在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回声里,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解放战争指挥中枢的旧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摇篮——其发轫于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初心,又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化为砥砺恒心的宝贵精神资源。

初心如磐石:西柏坡精神孕育作风之魂

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党内那份清醒与警惕凝聚成对作风建设的极高要求。在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务必”,如黄钟大吕般警示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要求,正是源于“为人民打江山、坐江山”这一最根本的初心。会上那“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字字千钧,正是初心的具象化表达,是防止胜利后可能滋长的骄傲与享乐、脱离群众倾向的坚实堤坝。西柏坡红色教育中这些珍贵历史细节,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学员:作风建设绝非锦上添花的装饰,而是关乎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其源头活水,正是那份对人民的赤诚初心。

恒心贯长虹:烽火岁月锤炼作风之韧

西柏坡的作风精神,绝非书斋中的理论构想,而是在战火硝烟中淬炼出的钢铁意志与深厚群众根基。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背后,是880万人次支前民工的磅礴伟力。“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在西柏坡红色教育中被反复吟诵的民谣,正是党同人民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千军万马,却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住土房、点油灯,一纸电文穿越烽火指挥前线,一个磨盘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这种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始终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正是作风建设最深沉、最坚韧的恒心体现。它昭示后人:优良作风的维系,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以滴水穿石的恒久毅力去坚守、去发扬。

薪火永赓续:新时代呼唤作风建设的恒久传承

西柏坡的灯光虽已远去,但其中蕴含的作风建设的初心使命与恒心之道,却穿越时空,烛照当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面对复杂严峻的挑战和形形色色的诱惑,西柏坡精神所彰显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风,以及根植于人民的深厚情怀,依然是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锐利的思想武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党员干部们,正是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恒心,将初心化为亿万百姓的幸福实景;无数基层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以“钉钉子精神”诠释着对事业的执着坚守。这些实践无一不印证着:初心是灯塔,指引我们为何出发;恒心是风帆,保障我们行稳致远。作风建设既需要时刻擦拭初心这面明镜,更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恒心,在复杂环境中不断砥砺、久久为功。

西柏坡培训基地这片精神高地上,我们触摸到历史深处那份滚烫的初心,也汲取着作风建设所需的磅礴恒力。作风建设始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赤诚初心,成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着恒心。唯有将初心化为永恒的精神坐标,将恒心融入不懈的奋斗实践,我们方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不断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西柏坡培训基地的课堂,永远为追寻这份精神密码的奋斗者敞开大门。

西柏坡培训基地 陈老师

西柏坡红色教育:作风建设从初心到恒心的淬炼之路-走进西柏坡-西柏坡培训基地【官网】_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_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培训学院-西柏坡培训基地【官网】_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_西柏坡红色传承干部培训学院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