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因其承载的特殊使命与精神而光耀千秋。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壮丽篇章的小山村,作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如今已成为锤炼党性、涵养作风的重要圣地。西柏坡培训基地承载的红色记忆与“赶考”精神,时刻叩击着每一位参训者的心扉,传递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党的作风建设,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
步入西柏坡干部培训的课堂,聆听历史的回响,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峥嵘岁月。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谆谆告诫,穿越时空,至今仍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锐利思想武器。它深刻揭示了一个真理: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当前,我们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面临的挑战与考验复杂严峻。越是任务艰巨,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要一支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西柏坡党员教育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磅礴力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作风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彰显于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担当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优良作风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工作常态和责任要求。
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就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堤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通过深入系统的西柏坡干部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只有思想根基牢固,行动上才能自觉。这座“思想堤坝”筑得越牢固,就越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腐朽观念的侵蚀,确保在任何风浪面前都能岿然不动。
西柏坡培训基地所弘扬的,正是一种自我革命、永不懈怠的精神。在这里,学员们通过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崇高风范和坚毅品格。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西柏坡党员教育,比任何单纯的说教都更能触及灵魂、引发深思。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稍有松懈,不良作风就可能反弹回潮,甚至前功尽弃。因此,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恒心。
“一刻不能松”,强调的是持久用力、常抓不懈的恒心。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树立常态化、长效化理念,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让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半步不能退”,彰显的是坚守底线、敢于斗争的决心。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态度暧昧、息事宁人。要坚决维护纪律的刚性约束力,对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确保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回望西柏坡,展望新征程。每一次的西柏坡干部培训,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作风的锤炼。它提醒我们,当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通过扎实有效的西柏坡党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堤坝,以过硬作风凝聚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努力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