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波澜壮阔的党史长卷中,西柏坡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是“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更是我们党孕育形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光辉圣地。如今,西柏坡培训基地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汲取精神滋养的重要阵地。参加西柏坡党性教育,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眸,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灵魂的淬炼,其中至关重要的一课,便是深刻领悟并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确保这一“传家宝”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一、 回望西柏坡,感悟“传家宝”的厚重底蕴
踏入西柏坡培训基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简陋的土坯房、斑驳的桌椅、泛黄的地图……无不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节俭朴素,力戒奢靡”不仅是当时克服物质困难、赢得革命胜利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砥砺斗志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西柏坡培训,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靠的就是这种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深刻启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如何改善,“节俭朴素,力戒奢靡”的作风永远不能丢,这是我们党攻坚克难、永葆生机的重要法宝。
二、 时代新征程,认清永葆艰苦奋斗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成就越大、条件越好,越容易滋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越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西柏坡党性教育正是要为我们敲响警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贯穿我们党事业发展始终的永恒课题。
它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奢靡浪费不仅消耗社会财富,更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只有大力弘扬节俭朴素之风,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凝聚磅礴力量。
它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可能重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覆辙。
它关乎个人健康成长。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沉溺于物质享受,就容易思想滑坡、行为失范。保持艰苦朴素,是抵制诱惑、拒腐防变的重要屏障。
因此,通过西柏坡培训,重温“两个务必”,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在新的“赶考”路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防线只能加固,绝不能削弱。
三、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传家宝”绽放时代光芒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干部的言行,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在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方面,尤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要在思想上筑牢根基。 通过深入的西柏坡培训,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节俭朴素,力戒奢靡”的价值理念,将其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要在工作中勤勉务实。 将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到履职尽责中,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克难,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成本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在生活中严于律己。 自觉抵制奢靡之风,崇尚简朴生活,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管好生活圈、交往圈,以清廉节俭的形象示人,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
要在制度上强化约束。 党员干部不仅要自身做到,还要积极推动相关制度建设,倡导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会建设,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使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西柏坡,是我们党走向全面执政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其蕴含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参加西柏坡培训,接受西柏坡党性教育的洗礼,就是要让我们永远铭记“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永远坚守“节俭朴素,力戒奢靡”的传家宝。让我们从西柏坡再出发,以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为灯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奋斗姿态,始终保持俭朴本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断交出优异的答卷,让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前往西柏坡培训基地,参加一次深刻的西柏坡党性教育,必将为您的职业生涯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