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因承载非凡的使命而光芒永驻。西柏坡,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小村庄,作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更因其孕育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成为今天我们加强党性修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思想源泉。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依托西柏坡培训基地开展的西柏坡红色教育,正为广大干部提供着一场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其核心议题之一,便是如何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筑牢思想防线,从根源上摒弃特权意识
特权思想和行为的滋生,往往始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宗旨意识的淡漠。西柏坡干部培训,首先在于引导学员回到我党“进京赶考”的出发地,重温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充满胜利喜悦的岁月。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曾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是对胜利后可能滋长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情绪的超前预警。
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干部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指挥千军万马、缔造新中国的伟大实践。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促使每一位参与者深刻反思:与革命先辈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追求特殊待遇?还有什么借口脱离群众?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就是要时刻牢记,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在灵魂深处刻下平等的观念,在思想根源上铲除特权滋生的土壤,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二、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恪守根本宗旨,在实践中抵制特权行为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在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制定新中国蓝图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这种鲜明的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是破除特权行为的有力武器。
参加西柏坡培训基地的学习,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现实的对照。它要求干部们思考:手中的权力是否真正用于造福人民?是否存在超标准享受、违规占用资源、为亲属或身边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特权现象?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就是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在办公用房、用车、休假、接待等方面不搞特殊化,在干部选用、资源分配、项目审批等方面不为人情关系所扰,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和行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强化制度约束,在监督下规范权力运行
破除特权,既要靠思想觉悟,也要靠制度保障。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强调纪律的严肃性。今天,我们更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西柏坡干部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党在历史上严明纪律、加强监督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深化对党章党规党纪的理解。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意味着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要清醒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利国利民;用之不当,害人害己。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规则意识,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在涉及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和环节,更要严格按程序办事,提高透明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机制上堵塞产生特权的漏洞。
西柏坡精神历久弥新,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广大干部能够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时刻警醒自己,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让我们以西柏坡培训基地为新的起点,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障。这趟红色之旅,必将成为每一位参与者净化灵魂、提升境界、激发担当的熔炉,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