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提升委员履职能力,筑牢思想根基,汲取奋进力量,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及机关干部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开展了一场沉浸式西柏坡红色教育专题培训。此次学习之旅,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淬炼,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抵达圣地:初识的震撼与内心的肃穆
清晨,大巴车缓缓驶入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巨幅标语映入眼帘,当质朴的农家院落和厚重的历史遗迹交织呈现,所有学员瞬间被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所包裹。来自经济界的王委员深吸一口气,望着窗外连绵的山峦,内心泛起波澜:“书本上读了无数遍的西柏坡,今天终于亲身抵达。脚踏这片土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心情不由自主地庄重起来。”
开班仪式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的礼堂内庄重举行。区政协主席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来到西柏坡,就是要追寻先辈足迹,感悟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扎实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学员们佩戴着鲜红的学员证,神情专注,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畏。年轻的女委员李静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赶考,永远在路上。”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一种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沉浸学习:触摸历史的脉搏与思想的碰撞
本次西柏坡培训课程设置丰富,形式多样,融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专题授课于一体。
在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学员们依次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和中央军委作战室。狭小的房间里,简陋的桌椅、斑驳的地图、老旧的马灯,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卓著的岁月。站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场,科技界的张委员久久凝视着主席台上的党旗,他仿佛看到了当年领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身影,耳边似乎响起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谆谆告诫。“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指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他内心深受震撼,“这种‘小米加步枪’却能创造奇迹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是何等的激励!”
在西柏坡纪念馆,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一段段影像资料,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实践。当看到描绘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推着独轮车支前的场景时,从事社区工作的刘委员眼眶湿润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她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政协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必须始终扎根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才能不负这份深厚的鱼水之情。”
专题教学中,知名党史专家深度解读了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学员们凝神聆听,认真记录,课后围绕“如何在新征程上弘扬西柏坡精神,提升政协履职实效”展开了热烈讨论。思想的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耀,共识在深入交流中凝聚。一位连任多届的老委员感慨:“每次来西柏坡都有新收获。‘赶考’精神提醒我们,履职为民没有终点,自我革新永无止境。”
满载而归:转化学习成果与展望未来履职
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心得。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西柏坡红色教育之旅,是一次深刻的灵魂净化之旅、精神补钙之旅和能力充电之旅。通过身临其境的西柏坡培训,大家对“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政协工作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区政协领导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希望全体委员和机关干部将此次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的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实践,转化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实际成效,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赋予政协工作的新考卷。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思考,学员们踏上了归程。车窗外的西柏坡渐行渐远,但西柏坡精神已如磐石般牢牢植根于每个人心中。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为助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政协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合格答卷。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