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当发展遭遇瓶颈期,“本领恐慌”正成为许多干部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如何破局?如何锤炼出堪当时代重任的铁肩膀?革命圣地西柏坡,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永不褪色的精神光芒,为我们提供了最坚实的课堂——西柏坡培训基地,正成为新时代干部解决“本领恐慌”、提升实战能力的重要熔炉。
步入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核心场域,扑面而来的是历史深处澎湃的力量。这里不仅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更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党的重大战略决策诞生的摇篮。三大战役的电报如惊雷般在此发出,新中国宏伟蓝图在七届二中全会庄严绘就。每一次驻足于中央军委作战室那朴素的土坯房内,凝视墙壁上依然清晰的作战地图标记,历史决策的智慧与惊心动魄的紧迫感便如潮水般涌来。西柏坡培训基地依托这些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让学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指挥若定、决胜千里”背后的非凡战略思维与决断能力。
西柏坡红色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它超越静态的参观,致力于解决现实能力“恐慌”。它引导学员在历史现场深度思考:党中央缘何能在这小小山村,运筹帷幄,决胜全局?土地改革如何赢得亿万民心,汇聚起排山倒海的力量?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何以成为跨越时空的永恒警钟?通过角色代入、沙盘推演、案例剖析等沉浸式教学,将西柏坡时期的斗争策略与智慧,转化为破解今日改革攻坚、社会治理、风险防范等现实难题的“金钥匙”。当学员在研讨中激烈争辩土地改革经验对当今乡村振兴的启示,当他们在模拟决策中体会“两个务必”对抵制诱惑、永葆初心的深刻价值,历史的智慧便真正内化为应对复杂局面、提升治理能力的实战素养。
西柏坡的厚重,更在于它传递着一种“赶考”的精神姿态。党中央当年离开西柏坡进京时,毛泽东同志以“进京赶考”的清醒警醒全党。西柏坡培训基地将这精神内核融入教育全程:组织学员重走“赶考”出发路,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在廉政教育馆接受深刻洗礼。这不仅是仪式,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砥砺,时刻叩问:面对新时代的“考卷”,我们是否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否坚守了艰苦奋斗的底色?是否具备了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过硬本领?这份源自历史的忧患意识与“赶考”自觉,正是破除精神懈怠恐慌、激发持续奋进动力的源头活水。
赴西柏坡,绝非简单的“朝圣”之旅,而是一场直面本领短板、寻求精神与能力双重突破的淬火实践。在西柏坡培训基地这座永不褪色的红色熔炉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严格的考官。当我们真正将西柏坡的胆识、智慧与清醒注入血脉,便能从“本领恐慌”的迷雾中突围,锻造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硬脊梁、铁肩膀。
西柏坡培训基地 陈老师